概述
     福建简称"闽"。据《说文解字》:"闽,为东南越蛇种。"福建地处亚热带,自古多蛇,史前时期这里的先住民以蛇为图腾崇拜。闽侯县昙石山、庄边山遗址及清流狐狸洞遗址等清楚地表明,原始社会时期已有人类在福建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的福建被称为"东越"。秦末汉初,东越王无诸佐汉灭秦有功,被封为"闽王",其国称为"闽越国",福建自此称"闽"。
    唐开元年间,由于"闽越国"境内设有福、建、泉、漳、汀五州,而重要的州为福州("闽越国"都)和建州(闽北,福建通中原的必经之路),因而各取其头一个字称闽越为"福建"。由于开发得较晚,在唐以前的正史中,有关福建的记载较少。而自东晋"五胡乱华"始,中原华胄南迁,福建得到开发。唐末,河南固始的王潮、王审知携族南下,据有福建,福建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后,在北宋的王安石变法中,福建籍的政治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到了南宋,李纲是抗金英雄,朱熹则是全国知名的理学家。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其中有六次从福建起锚扬帆,盖因福建的造船技术在当时称一流,而福建的水手极富外洋航海经验。有清一代,林则徐崛起于道光朝,坚决禁烟,与陈化成等英勇地抗击英帝国的侵略,更成了全国楷模。19世纪后半叶,福建船政局培养的学生成了中国近现代海军的中坚,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甲申中法海战"、"甲午中日海战"及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中英勇殉国。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闽西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与江西老区光辉相映,老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陶铸等多次到福建指导革命,而从这里走出去参加革命的年轻人有许多后来成了新中国的开国元勋。
    有许多记载与传说涉及福建人到台湾下南洋,如南宋洪迈的《夷坚志》。明、清之际,大批福建人移居台湾,与台湾先住民一道开发台湾,台湾因而日渐繁荣。现在的台湾"本省人"其实多为福建人分脉而去,他们到福建来追根寻祖,绝大多数都可认到老家。甚至南洋一带有华人血缘的如阿基诺夫人,亦可于福建追寻到他们的老根。 福建文化旅游,即沿着从中原到建州(今闽北)到福州再扩散到全省各处之路,一展福建的人文景观。为便于介绍,我们按闽北、闽中、闽南、闽西、闽西北、闽东几条线路。